2. 服務的模型(Model)
提供服務與製造商品一樣,必須先投入資源,經過活動的加工,產生一種具有使用價值的產品,只不過所產生的產品是無形的「服務」,提供各種服務的組織即稱為服務提供者(Service Proviser)。

圖2、服務的模型
服務的模型如圖二所示由投入(Input)、內部活動(Internal Activities)及產出(Output)等三個要素構成。投入係指服務的需求,以此驅動服務之內部活動。產出係指服務欲達成之成果(Outcome),以餐廳為例,美味的食物及其相關的服務內容為其主要產出。內部活動由參與者、執行服務的資產與工具及交付服務的標準流程模型等三個構件組成,得以將投入轉換為成果以滿足服務的需求。
3. 服務的特性
學者Kolter(1991)將服務的特性歸納為:無形性(Intangibility)、不可分割性(Inseparability)、易變性(Variability)、易逝性(Perishability)。Zeithaml & Bither (2000)也指出服務的特性有四:無形性、異質性、不可分割性與易逝性,分述如下
- 無形性(Intangibility):
服務是無形的。服務不像實體產品,在使用之前,服務是無法看到、摸到、聽到、品嚐、感覺或聞到的。因此,大部分的服務無法像實體產品可以事先衡量品質,且定價較有形產品困難,由於這個特性,使得顧客會以要求保證或具體事實來降低消費服務的不確定性。
- 不可分割性(Inseparability):
服務之生產與使用通常是同時進行的,這與實體產品必須經由製造、儲存、配送、銷售,最後才得以消費的過程是不同的。如果服務是由人員提供,則提供服務的人員亦是該項服務的一部份,因此顧客、服務人員與現場實體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,都會影響到服務的品質。
- 易變性(Variability):
服務具有高度的差異性,因為隨著服務提供者的不同、或提供服務的時間與地點的不同,都會使服務的效果不同。因此,如何有效的降低每一次服務的異質性,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。
- 易逝性(Perishability):
服務是無法儲存的。當需求呈現穩定的情況時,服務的易逝性並不是問題,因為很容易可以預先安排服務的人員或設備。但是,實際上的情形卻是需求的變動很大,而且具有不確定性,正由於這些特性的存在,顧客對於服務的使用型態或行為,不同於實體產品的消費。
|